镌刻关于“成长”的时空记忆——博物馆文化解读

    博物馆连接了过去、现在与将来,

    漫步在博物馆,

    一件件带有时间记忆的文物,

    向我们诉说着尘封的往事。

    “国际博物馆日”诞生于1977年,国际博物馆协会向世界宣布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,它旨在传达“博物馆是文化交流、丰富文化和人民之间相互理解、合作与和平的重要手段”。

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:博物馆、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

 博物馆对于构建美好生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。博物馆是我们所共有的社会结构中重要组成的部分,它能够创造连锁效应,促进积极变革。

    对于校园来说,更是如此。博物馆肩负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,“走进学校”已成为博物馆的“必修课”。而博物馆和学校结合起来,不仅充分发挥了博物馆“第二课堂”的功能作用,也让学生们走出课本、打开了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知识、开拓视野的一扇门,帮助学生发现更美好的生活。

 

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,其对个体形成良好的道德准则、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学校博物馆的设计应当“回到过去”,通过不同主题场景为学生搭建“和过去对话”的桥梁,帮助他们培养文化理解和传承的能力。

学校博物馆要有学校的历史文化。从本质来说,校史馆也是博物馆的一种,它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和教学成果的载体,储藏着师生过往的历史痕迹。我们在设计博物馆中除了考虑收藏、陈列、展览等功能外,还应将它变成一处能触发共鸣的场地。

学校博物馆要传承地域的文化。通过充分挖掘人文历史的脉络,让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家乡传统文化,拓展视野,增强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,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。

 

  学校博物馆不仅是文化成果的储藏地,同时也是天然的学习空间。学生通过近距离地接触实物,能够真正的感同身受,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。校园博物馆的设计要“记录现在”,为学校开展的一系列课程活动提供体验场地。

   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,学校可开发不同的校本课程来丰富学生的参观形式。学校博物馆的游线设计将以“故事”为载体进行串联,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,便自然而然地拓宽了视野。

未来的教育将致力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、信息分析综合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等技能。学校博物馆的设计同样要“联通未来”,提供引发学生思考并能够实践的场地,帮助他们去探索无尽的未来。

每一件文物、每一件事情,

都是文化的记录者、历史的解码器,

历史、现在、未来融入我们的世界,

生机勃勃的种子也在内心萌发,

为学习和成长,

创造无限可能。

 

首页    莱茵视野    镌刻关于“成长”的时空记忆——博物馆文化解读

服务项目

SERVICE ITEMS